天天學習|一封回信裏的桑梓情
天天學習 近日,習近平主席收到一封包陪慶、曹其镛等祖籍甯波的香港企業家的來信。在信中,這些企業家向習主席彙報了他們傳承先輩優良傳統、積極服務國家發展等情況。
在給這些企業家的回信中,習主席贊譽道:“你們傳承先輩愛國愛鄉的優良傳統,積極創新創業、捐資助學,爲家鄉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诠釋了薪火相傳的愛國心、桑梓情。”
尺素來往中,呈現的是一段“家鄉,總歸望伊好”的桑梓情懷。
“小白菜,嫩艾艾,丈夫出門到上海;十元十元帶進來,上海末事加小菜;鄰舍隔壁分點開,介好老公阿裏來……”早在上個世紀,甯波商人就背上行囊,走出甯波、奔往上海、走向世界,重工興商,逐漸形成了心系祖國、步履四海的商人群體,被稱爲“甯波幫”。
改革開放後,這個群體持續在世界舞台發聲。
1984年8月1日,黨中央号召“把全世界的‘甯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甯波”。這一号召極大鼓舞了海内外甯波人。他們紛紛慷慨解囊,支援家鄉建設,掀起了幫甯波、興中國的熱潮。
一組數據镌刻着祖籍甯波的海外人士對甯波建設的非凡貢獻——
1984年以來,祖籍甯波的海外人士向甯波市捐助2200多個社會公益項目,累計金額超20億元人民币。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在甯波投資的僑資企業有8000餘家,總投資500多億美元。
…………
最近這40年來,甯波相繼實現了大港夢、大橋夢、高速夢、地鐵夢、高鐵夢、機場夢、小康夢……這些都離不開一代代甯波籍海内外人士的鼎力相助。
在這其中,最早響應黨中央号召的包玉剛,正是此次給習主席寫信的香港企業家包陪慶的父親。
甯波大學。
一所大學成爲祖籍甯波的海内外人士造福鄉梓的重要見證。
1984年10月,66歲的包玉剛率全家和其他包氏家族成員,回到闊别30餘年的家鄉。當得知甯波沒有大學時,他說:“甯波比香港大10倍,甯波要建甯波人自己的大學。”
回到甯波第三天,包玉剛就答應捐資籌建甯波大學。學校于1985年10月奠基,1986年迎來第一批學生,得到包玉剛、邵逸夫、包玉書、曹光彪、李達三等祖籍甯波的各界人士的大量捐助。
如今,在甯波大學校園内,随處可見一幢幢由祖籍甯波的各界人士捐贈、并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建築。
改革開放以來,祖籍甯波的各界人士創建了中國第一所港資興建的大學、第一家信托公司等多個“第一”,更熱心公益事業,回饋社會,留下一片愛國家、愛家鄉的桑梓情。遍布全國各地的“逸夫樓”更是邵逸夫先生對中國教育事業支持的重要見證。
對于祖籍甯波的海内外各界人士,習近平非常關心。在浙江工作期間,習近平曾數次與他們暢談開放發展大計。
2003年9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會見郭鶴年等著名僑領企業家。“各位都是香港的知名人士,有的是浙江的鄉賢,一直熱心故裏,造福桑梓,爲家鄉建設做了大量工作。”習近平對這些鄉賢表示感謝,同時亦提出希望,希望他們一如既往地關心和參與浙江建設,積極支持浙江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
2004年8月1日,在紀念鄧**同志誕辰100周年暨“甯波幫”指示發表2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表示要動員祖籍甯波的各界人士和一切關心浙江發展、關心甯波建設的海内外人士,共同創造浙江和甯波的美好未來。
2006年,在浙江大學的一場報告會中,習近平以祖籍甯波的各界人士創下了50個全國第一的驕人業績爲例,贊譽浙江文化精神。
2018年,習近平主席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特别肯定邵逸夫先生對内地公益捐款超過100億港元的事迹。
浙江省甯波市甯波幫博物館,市民正在館内參觀。
在位于浙江省甯波市鎮海區的甯波幫博物館内,邵逸夫、談家桢、盧緒章、董浩雲、包玉剛等老一輩甯波籍人士的塑像靜靜矗立。如今,他們的後人已接過先輩們的接力棒。
“希望你們繼續發揮各自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改革開放大局,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在給包陪慶、曹其镛等祖籍甯波的香港企業家的回信中,習近平主席提出殷切期望。
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曆史坐标上,新一代海内外甯波人正傳承老一代人的精神,續寫新的桑梓故事。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制丨王敬東
主編丨李璇
編輯丨李珊珊
視覺丨郝鳳林
校對丨蔡純琳 魯楊 闫田田
出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網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