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收入增超2.5倍!商湯上半年減虧兩成,總算力突破兩萬P
商湯IC 資料圖
生成式AI需求持續強勁增長,商湯重回增長軌道。
8月27日晚間,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商湯-W,0020.HK)公布2024年上半年業績。上半年實現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21%;毛利潤7.69億元,同比增長18.2%;研發投入爲18.92億元,同比增長6.1%;錄得虧損24.77億元,同比減少7億元,減虧21.2%。
具體來看,商湯三大業務中,生成式AI收入10.51億元,同比增長255.7%,占總收入比提高至60.4%,成爲公司主導性業務;“絕影”智能汽車業務收入1.68億元,同比增長100.4%;傳統AI收入5.2億元,同比下降50.6%。同時,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0.1%,占總收入的18.5%。
對于生成式AI收入的暴漲,商湯表示,是受惠于中國市場對大模型和智算服務的強勁需求、“日日新”大模型能力的飛躍式提升以及推理成本的快速下降,模型調用量增長迅速。
今年以來,商湯先後發布了日日新大模型的5.0及5.5兩大版本,多模态能力全面加強,實時交互體驗對标GPT-4o,同時還推出了雲、端、邊全棧大模型産品矩陣。
商湯董事會執行主席兼CEO徐立27日在業績會上再次強調了聚焦端側,他表示該領域機會很多,利用好商湯原先視覺方面的優勢,打造一個完整的多模态實時交互模型很重要,目前已經推動了下一階段的交互式應用,未來還會颠覆很多下遊設備端應用,一旦實現推理成本的下降,便可以覆蓋到更多的終端,而不僅僅是手機。
對于未來大模型的核心能力會是什麽,徐立表示大模型尺度定律(Scaling Law)可能會遇到天花闆,未來決定一個模型聰不聰明,完全在于構造模型思維鏈數據的方法論是否足夠強,并且這一足夠強的方法論能夠可持續并且疊代,這些都需要優質的垂直資源數據。如果每個階段都對模型架構進行調整,比如采用新型的多集群訓練、多層級訓練,端、雲、邊整合方案的聯合訓練,性價比會更高,“要讓模型在行業場景當中用得好、用得起,這兩條腿并行,才是我們下個階段目前看得到的競争優勢”。
據介紹,日日新大模型客戶從互聯網行業擴展至智能硬件、電動汽車、機器人、醫療、金融等行業,整體調用量實現了400%的增長,用戶數和用戶平均調用規模均大幅增長。
同時,商湯智算服務規模化效應也進一步加強。據介紹,截至今年8月,商湯運營總算力規模已突破兩萬PetaFLOPS(1 PetaFLOPS等于每秒1千萬億次浮點運算),相較于今年3月提升約70%。據顯示,目前商湯智算服務京東、小米、金山辦公等公司、内地三大電信運營商、吉利等車企、清華等高等院校、以及頭部大模型創業公司等。
徐立表示,不同于大廠,商湯更側重算力運營,通過軟件使得運營效率提升。“這樣一種相對輕資産的模式,特别是在模型和算力方面,會帶來一定毛利率的下降,但實際上對于現金的損耗會減少,我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好的發展模式,抗風險能力也會更強一點。”他表示。
而國産算力方面,徐立表示看好國産化算力推理成本下降的趨勢,同時在一定的垂直領域,國産化算力在訓推方面存在性價比優勢,有很大市場空間。
根據IDC近期發布的國内市場份額報告顯示,商湯大模型平台及應用以16%的市占率排名行業第二,智算服務以15.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
在智能駕駛領域,商湯“絕影”智能汽車業務實現收入翻倍,上半年新增交付70.5萬輛,累計交付車輛數達到260萬輛,同時,新增定點車型15個,新增定點車輛數約600萬輛,其中包括大衆MQB、豐田雷克薩斯等海外品牌,還參與了多個中國車企的出海項目。商湯“絕影”自動駕駛小巴在深圳前海、江蘇無錫、陝西西鹹新區、上海臨港等多個城市均開通了運行路線,行駛總裏程已突破300萬公裏。
商湯科技執行董事兼董事會秘書徐冰在業績會上就商業化進行了更詳細的闡述,他表示,現在生成式AI的市場非常活躍,需求也都很“痛”,痛點之一就是算力緊缺。商湯積累了豐富的算力資源,公司的算力運營能力、組網能力等都正在很好地去進行商業化變現。同時,國内有大量企業都想在生成式AI上有所布局,用大模型能力去做下一代産品、驅動新的用戶體驗,從AI手機到AI電腦,再到電動汽車的智能化,競争很激烈,而商湯就是很多企業主要大模型能力的提供者。
他表示,生成式AI還處在行業早期,如果想要在未來5年甚至更長時間保持高增長、高增速,就一定要有極強的專注度,所以商湯也必須把資源聚焦,确保可以把能力打通,覆蓋用戶痛點。
截至8月27日收盤,商湯股價報收1.18港元/股,漲0.8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