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空间站征实验项目2020年或有人长期驻扎
据新华社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张善从昨天表示,近期将向全国征集载人空间站应用项目建议,各方人士都有机会参与未来中国载人空间站实验。到2020年前后,我国将在太空建造长期有人照料的有人空间站。张善从说,在空间站上开展大量科学实验,是建设空间站的终极目标。
未来在空间站上进行的科学实验,将比现在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增加。无论是实验数量,还是实验可用的资源,都将有大幅度提升。
张善从表示,目前已对空间站建成后将要开展的科学实验进行了规划,主要有空间地球科学与应用、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空间物理与空间环境、空间天文和空间应用新技术等八个领域的应用任务。
据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近期将发布《载人空间站工程应用任务指南》,向全国征集项目建议。“各科研单位、企业、高校和社会各界人士,都将有机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实验中来。”
据张善从介绍,目前天宫一号上安排的科学实验项目是全生命周期的,贯穿天宫一号运行的两年寿命。对于是否会在与之对接的飞船上搭载新的科学实验项目,目前存在这种可能,但要根据交会对接任务目标实现的情况来规划。“首先要实现有人状态下的交会对接,这个问题解决后,再考虑是否补充一些科学实验项目。”张善从说。
在红光中天宫一号被托起
升空三分钟后爆出一团火花然后变成了天空中的一颗星
10月的酒泉比较冷,而空旷的发射场上更冷了。
然而,参观的人群比记者想象中的范围要大很多。除了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还有一些特约代表,另外发射中心的家属也可以组织观看。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几辆标有旅游字样的大巴。在观看完发射回去的路上,回头望去,亮着车灯的车辆蜿蜒成一条长龙,当地人说,这是要好几年才会有一次的热闹。
●发射前
家属看发射要“保密”
观看发射需要提前三个小时入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穿校服的孩子,红白相间的衣服在夜幕中分外耀眼。
这群孩子是东风小学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现场体会。
最特别的是,在问到孩子们自己的爸爸在哪里工作,或者有没有参与研发工作时,他们都摇头说不知道。当一位妈妈说,“孩子爸爸是……”另一位妈妈立刻提醒说,不要随便说。
●发射后
天宫一号在空中不规则地移动
日常太多次从屏幕上看到火箭腾空而起的景象,冲天而起的火焰托起了飞行器,美丽壮观。
在此前的采访中,不同的人对观看发射有不同的描述,但真正来临的时候,一切都不同。
记者所处的位置在测试组装厂房前方50米处,两边是宽阔的铁轨,当时天宫一号就是沿着轨道推行到发射位置的。此刻,遥远地立在1.5公里之外,显得特别小。
它的外罩从上到下一层层打开,露出洁白的躯体。
站在现场,听着扩音器中不断发出的倒数准备,心情竟然会紧张。倒数声响起的时候,摄影摄像也进入战备,希望拍下角度最美的瞬间。
倒计时的声响突然就被一种轰鸣声所淹没,从远而近荡漾着传过来,然后会觉得这股声浪在心里产生了震撼。眼前出现的是一堆红光,伴随着浓烟,当刚刚觉得有点失意时,升在半空里的红光变得干净清亮,非常的美。
这种美并不像电视画面中看到的那般快速消失,它在空中不规则地移动,似乎是对地面的留恋,在两三分钟的时候还使劲爆出了一团火花,然后慢慢地变成了天空中的一颗星,直到最后消失。
●家属讲述
“女婿最近特别忙一般不回家”
在观看现场,一位63岁的大爷告诉记者,自己的女婿是参与天宫一号保障工作的。
大爷谈起天宫一号的技术问题滔滔不绝,一看就是内行人。“我看过三次发射了,神六、神七,以及现在的天宫。”大爷还强调,都是在现场看的。
大爷的女婿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了十余年,最近特别忙,一般都回不了家。“昨天(28日)凌晨四点才回来,回来我给他做的饭,吃完后就走了。”大爷说。
记者手记
穿短袖记者守候发射场被冻坏
昨日19点,距离“天宫一号”发射还有2小时16分钟的时候,记者进入了发射场。同时进入的还有负责接待记者的几名酒泉新闻宣传处的同志。大家都守候在距离发射塔约1300米的媒体采访区。
19点的时候,酒泉发射场的地面气温已经下降到5℃左右,手不往兜里面揣,在外面几分钟便会变得冰凉。
来酒泉进行过多次发射报道的老记者们,均有“先见之明”,穿上了厚厚的外套。
一些第一次到酒泉来参加报道的新记者,因穿着单薄的衣服,着实受冻了,且有名男记者穿着一件白色短袖衬衫,被冻得瑟瑟发抖,一时间成大家打趣和安慰的对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