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部亚非司司长陈晓东就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以及中东地区热点问题接受半岛电视台专访实录
[/td][/tr][/table]
2012年5月30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今日访谈》节目播出了其驻京分社社长伊扎特对外交部亚非司司长陈晓东的专访。陈晓东结合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介绍了中阿合作论坛及中阿关系有关情况,并就西亚北非地区局势、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朗和苏丹等地区热点问题阐述了中方立场。全文如下:
伊扎特:定于在突尼斯召开的中阿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目前正在筹备之中,您如何评价论坛成立8年来取得的成果?
陈晓东:中阿合作论坛是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的重要机制。这个机制为中阿双方开展沟通与交流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使双方能够汇聚资源,进一步推进互利合作,并向全世界发出中阿共同应对挑战、携手开展合作的积极信号。论坛成立8年多来,在中阿双方共同努力下,论坛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在政治领域,中阿关系不断发展,后来决定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在经贸领域,论坛建立了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能源合作大会等机制,举办了四届企业家大会和两届能源合作大会。我们的贸易快速增长,从2004年的367亿美元上升到去年近2000亿美元。双方相互投资逐年攀升。
在其他领域,双方围绕人力资源培训、教育、科研、环保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合作。我们已举办了四届文明对话研讨会,三届新闻合作论坛,三届友好大会,每两年在阿拉伯国家和中国轮流举办中、阿艺术节。
最重要的是,中阿合作论坛是一个立足于行动的论坛,一个致力于造福中阿普通老百姓的论坛。我们每两年召开一次部长会,每年召开一次高官会,会后都会制定十分详尽的合作计划。此前四届部长级会议的行动计划都得到了认真和全面的落实,今后我们还将继续通过扎扎实实的行动来说话,让更多的中阿人民从论坛成果中受益。
伊扎特:此次由突尼斯承办的会议是阿拉伯国家发生“阿拉伯之春”并经历一系列变革以来召开的首次论坛部长级会议。这些变化将会在多大程度上对未来阿中关系造成影响?
陈晓东:的确,地区形势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虽然有一些人在新形势下努力寻找中阿关系中不和谐的声音,但他们很可能要失望。中阿关系在新形势下正在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我们始终在涉及各自核心和重大利益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中阿贸易额去年上升到近2000亿美元,增长了34.7%。现在每天有近2000人来往于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近8000名阿拉伯国家留学生在华学习,约500名中国医生在不同的阿拉伯国家治病救人。中阿人民发展彼此友好关系的意志是任何杂音都不能干扰的,我对此抱有坚定的信心。
即将在突尼斯举行的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是2010年中阿确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来,论坛首次举行最高级别机制性活动,也是西亚北非地区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以来召开的一次会议,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不久前,阿盟秘书长阿拉比围绕此次会议,发表了一篇题为《充满希望的阿中关系》的文章。阿拉比说:“阿中合作论坛已成为阿中双方在明确的战略框架下开展集体对话与合作的平台,并为国际社会开展类似合作提供了先进经验。”
此次会议将实现三大目标:第一个是讨论如何深化中阿战略合作关系,如何把论坛机制建设得更好;第二个是确定今后两年双方合作的优先领域和具体合作项目,并制定相关行动执行计划;第三个是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凝聚共识,更好地维护和扩大我们的共同利益。
中方很重视本次会议,杨洁篪外长届时将率中方相关部委组成的代表团与会,翟隽副外长也将出席部长会并主持会前的高官预备会。目前,中方正与阿方密切沟通与协调,加紧做好会议筹备工作,确保把会议开好、开成功。会议有望在政治、经贸、人文等多个领域取得积极成果,希望贵台及阿拉伯媒体予以关注。
伊扎特:近年来,中国在中东地区积极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但政治上的作用不够突出。当前,地区正经历重大变化,并面临诸多问题,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人口和经济大国,同地区国家有着传统友好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可以相应地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陈晓东: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视自己在西亚北非地区事务中的责任,一直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随着能力的增长,我们愿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出更多贡献,以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帮助阿拉伯人民过上更幸福生活。但也要看到,中国的人均GDP仅是卡塔尔的十七分之一,是黎巴嫩的一半,中国本质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始终属于发展中国家集团,永远不会在中东推行强权政策。上述因素决定了中国的中东事务政策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制定对地区政策时,主要考虑几个因素:
第一,要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外部武力干涉不可能替地区国家解决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战争只会带来巨大灾难。因此,中方提出停止暴力、政治对话、和平解决的方案,这虽然不能在一夜之间解决问题,但后遗症最小、最可持续,最有利于地区和世界长久稳定与发展。最重要的是,中国不仅提方案,而且付诸实际行动,中国是最多派出维和士兵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的士兵在黎巴嫩、苏丹等中东国家维护和平,我们向叙利亚联合国监督团派出观察员。我们的军舰在亚丁湾护航。
第二,要有利于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尊重他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反对外部武力干涉,是中国处理地区局势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这既是《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石,也是包括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尊严的盾牌。我不相信哪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愿意让外部力量决定自己的命运。
第三,要有利于帮助阿拉伯人民。我们尊重和支持阿拉伯国家人民寻求变革、发展的愿望诉求,相信阿拉伯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有智慧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在此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坚定不移地发展与阿拉伯国家各领域互利合作,坚定不移地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努力为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转型提供帮助,积极缓解动荡国家的人道主义危机。
伊扎特:关于叙利亚问题(一)中国与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动用否决权备受争议。尽管国际社会已向叙派遣观察员,但叙利亚的流血仍在继续。显然,作为“最后机会”的安南倡议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您认为,解决叙利亚危机还可能有哪些替代方案?中方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二)日前,中方接待了由加利温率领的叙利亚反对派代表团访华。访问期间,叙全国委员会要求中方允许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中方表示将对该要求予以研究。您认为,目前中方同意上述要求的时机是否合适?中方坚持通过对话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那么,中方能否通过在华承办该对话会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陈晓东:中国不是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障碍,恰恰相反,中国是推动政治解决叙问题的积极力量。正是由于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努力,叙问题才没有走到全面战争的地步,才出现了政治解决的希望。
中方在叙问题上的政策出发点,一是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二是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三是维护叙人民的根本和长远利益。中方不庇护包括叙政府在内的任何一方,支持叙人民自主选择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任何政治解决方案,只要符合叙人民的根本长远利益,能为叙各方及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中方都持积极和开放态度。下一阶段推动政治解决叙问题,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确保停止暴力。如果叙各派继续诉诸暴力,或者允许外部军事干预,只会激化叙教派矛盾,导致武装冲突升级甚至失控,使叙陷入长期动荡甚至内战。止暴的关键是迅速落实联合国监督停火机制,以公正、透明的方式确保各方兑现其承诺。联合国监督团观察员已在叙开展工作,其中也有中国籍观察员,各方应积极支持他们履行职责。
二是要建立对话框架。叙问题归根结底要通过叙有关各方的谈判来解决。我们理解各方都有自己的主张,但不应为对话设置前提条件,或预设对话的结果。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坐到桌子边上来,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制定全面、详尽的改革方案。在此过程中,国际社会应当积极鼓励叙各派进行对话,而不是鼓励他们彼此对抗。
三是坚定而耐心地支持安南斡旋。安南特使的斡旋努力是有效果的,我们要给予他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我要强调,安南斡旋不会一帆风顺,面临困难甚至反复在所难免,但我们不应失去耐心和信心,要以实际行动坚定地支持安南开展工作。
为了推动政治解决叙问题,中方与叙各方和国际社会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久前,我们接待了安南特使来访,全力支持他的斡旋行动;我们在北京分别接待了叙外长和叙国内反对派“全国民主变革力量民族协调机构”、国外反对派“全国委员会”代表团来访,努力劝说他们为叙问题早日实现政治解决发挥积极作用。目前,中国与叙利亚反对派之间的联系渠道是畅通的,中方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与叙反对派保持接触和沟通。我们以积极和建设性姿态参与安理会磋商,支持有关向叙派遣联合国监督团的决议,并派人参加监督团。我们关注叙部分地区人道主义状况,不久前提供了200万美元紧急人道主义现汇援助。
伊扎特:由于以色列采取顽固立场,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已进入“死胡同”。随着以方不断将耶路撒冷犹太化、继续建设定居点并展开抓捕行动,巴勒斯坦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您如何看待巴勒斯坦问题的最新发展以及其对地区安全和稳定的影响?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特别是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华在即的情况下,中方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晓东: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该问题一天不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相处,西亚北非地区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与稳定。在当前地区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更不能忽视这一问题,更要采取建设性的态度来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要解决巴以冲突,关键是双方要尽快回到谈判桌上来,推动和谈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这一目标,首先要清除谈判的障碍,重建互信。以色列应当承担起迈出第一步的责任。以方长期关押大量巴勒斯坦人,无助于建立互信、重启和谈,应当停止这种可能导致局势紧张的行为,采取切实举措改善在押巴人生活和医疗条件,为通过政治途径妥善解决有关问题创造条件。我们反对以方在被占领土上兴建犹太人定居点,反对单方面改变耶路撒冷现状,要求以方解除对加沙地带的封锁,开放口岸,允许医药援助、食品以及重建所需材料进入,确保所有被封锁地区的人道主义援助可以顺利提供和分发。中方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都是明确的。
正如阿拉比秘书长所说,中国是唯一自始至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的大国。中国是最早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抵抗运动并承认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始终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和正义事业,支持巴方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所做的努力,支持在1967年边界基础上,建立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国在联合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坚定地支持巴勒斯坦申请成为正式会员国,支持保护巴勒斯坦人民的人文、文化和文明遗产。今后,我们将继续为此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希望在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巴勒斯坦问题能早日得到公正、合理解决。
伊扎特:关于伊朗核问题和伊朗的作用更确切说是伊朗对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干涉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方矛盾加剧。中国和伊朗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那么中国如何平衡自己与伊朗和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关系?
陈晓东:中国高度关注中东海湾地区局势,这里是世界重要石油、天然气产地和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与全球政治、经济、能源安全息息相关。如果地区持续动荡甚至发生战乱,将会给本地区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也会殃及整个世界。理性的态度、和平的方法是解决伊朗问题的关键。
第一,地区国家应当本着相互尊重、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处理彼此关系。我们希望所有地区国家能互释善意,改善彼此关系,通过对话协商理智解决彼此分歧。我们理解并重视海湾国家的安全关切,支持海合会国家为维护其安全和稳定所采取的措施,主张各方本着睦邻友好原则,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谈判来政治解决“三岛”问题。
第二,要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中方支持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努力,一贯反对任何地区国家研发和寻求拥有核武器。在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积极努力下,伊朗与六国恢复了对话。当前各方应抓住伊斯坦布尔对话会和巴格达会议的有利势头,相向而行。中方呼吁中东地区所有国家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使中东成为无核武器区。我们支持举行中东无核武器及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区国际会议。
第三,国际社会应当旗帜鲜明地反对战争。事实证明,一味施压制裁只会导致对抗升级的恶性循环。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带来灾难。有关各方应当展示灵活立场,为缓和与地区国家间的紧张关系、改善海湾地区安全形势做出实际贡献。
伊扎特:有许多分析称,中国是个靠不住的朋友,特别是对于苏丹而言,而苏丹给了中国许多经贸上的特权。目前,北、南苏丹关系紧张加剧,这意味着,中国的利益会因此受损。各方都很关注,中方在缓解北、南苏丹紧张关系方面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陈晓东:我们中国人有一句歌词,“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在南北苏丹问题上正是如此。苏丹是我们建交半个多世纪的老朋友,我们始终相互支持,真诚相待,发展与苏友好合作关系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这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南苏丹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新成员,自去年7月独立以后已为包括苏丹在内的国际社会所接受,因此,中国也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与南苏丹建立了正常合作关系。无论是老朋友,还是新朋友,中国都坦诚相待,真心合作,我们也希望朋友们能和和睦睦,携手合作,共同进步。
当南北苏丹在黑格里发生冲突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要求双方停火、撤军、复谈,尽快就争端问题达成协议。为此目标,中方也发挥了独特的影响,胡锦涛主席等中国领导人利用南苏丹总统基尔访华之机亲自做他本人工作,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钟建华也刚刚访问了南北苏丹。正是因为受到双方的共同信任,中方的话双方都听进去了。在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推动下,黑格里等边境地区局势已基本平息。中方所持的公正、平衡、务实的立场得到了包括南北苏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赏,所做工作的成效有目共睹。下阶段,中方将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推动实现南北苏丹和平、稳定和发展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伊扎特:和平利用核能领域的合作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知道,一些阿拉伯国家提出要在该领域和你们合作,但你们似乎对此还有些犹豫。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有可能看到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签署关于核能领域的合作协议?
陈晓东:中方高度重视和平利用核能问题,在恪守不扩散义务的前提下,积极与有关国家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与交流,并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核能发展提供帮助。
我们注意到阿拉伯国家正逐步加强对核能的开发利用,这对阿方满足能源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事实上,中国已与阿尔及利亚、约旦、沙特等一些阿拉伯国家签署了政府间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外交部网站)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