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回复: 0

西方媒体关注天宫一号发射称改变太空格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6 0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报赴酒泉特派记者/刘轶瑶
本报记者/赵全敏/杨琼
本报特约记者/张雨田
位于中国西北茫茫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倚天而立的“天宫一号”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T1”的发射塔架分外显眼。象征中国载人航天又一突破的“天宫一号”将于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28日下午,“长征二号FT1”火箭完成了450吨推进剂的加注,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阶段。
“天宫一号”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中国未来建立空间站打下基础。对于这一意义重大的航天项目,西方特别是目前垄断空间站技术的美国和俄罗斯,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言语中充满了对中国跻身全球航天大国的惊叹。然而专家指出,中国的航天技术与美俄相比尚有差距,中国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实践从古至今的飞天梦。
“太空之吻”难度极大
“天宫一号”的发射吸引了100多名中外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世界新闻报》记者感受到发射前的浓烈气氛。这里随处可见“预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的字样。墙上贴的标语写着“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不难看出中国航天人夺取胜利的决心。
“天宫一号”定于29日21时16分左右发射。按照预想,火箭发射大约7分钟后,飞行器将升至100至200公里的高度,此时它将位于太原上空,人们用肉眼可见。大约10分钟后,“天宫一号”和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经过监控和数据分析,大约半小时后便能判断此次发射是否成功。据专家介绍,火箭在发射后的100至150秒之内,也就是尚未飞出大气层之前,是发射的关键阶段。如果火箭在这段时间上升时失控,其自带的自毁装置就会启动。同时,为了保证人员安全,火箭的运行轨道也尽量避开人员密集的大城市。
此次发射最引人关注的部分,无疑是被形容为“太空之吻”的交会对接。“天宫一号”升空后将进入高度约为350公里的近圆轨道,之后降至高度为343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神八”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约12天,择机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天内返回。
    别看说起来容易,这一“吻”的难度系数极大。有人形容,这就好比在2.8万公里的时速下“拧螺丝”,既要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又要对得上,分得开。配合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都装有一个对接装置。这对类似“螺栓”与“螺帽”的装置,由几百个齿轮传动,至今只有中、美、俄三国能够设计制造。
发射前的一段“小插曲”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火箭发射。这种火箭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新研制了直径4.2米的整流罩,对助推器、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飞行器在轨期间,由“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及北京飞控中心、西安测控中心组成陆、海、天基测控网,完成对飞行任务的测量、控制与通信支持。
“天宫一号”的发射可谓好事多磨。从6月中旬开始,目标飞行器、运载火箭等飞行设备就已陆续进入发射场,原计划在8月底发射。然而8月18日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虑,“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随即做了相应调整。此后的一个多月,研制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专家认真排查故障原因,并对包括“天宫一号”发射任务在内的同系列火箭进行了改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天宫一号”发射计划调整不会影响“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及交会对接试验的计划安排。“天宫一号”成功入轨后,不会静待一个月后到来的“神八”,而是会启动自带的小型发动机,借助其动力来实现姿态的调整。“天宫一号”入轨后,一开始是实验舱在前,资源舱在后。而对接装置是位于实验舱的前端。因此,为了成功实现对接,“天宫一号”需要完成转身和掉头。
中国迈出“战略性一步“
历史上,独立开发出空间站的只有前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迄今为止,也只有这两个国家掌握了完整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此次,如果“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能够成功对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天宫一号”的发射,距离中国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不到10年的时间,距离第一次太空行走仅3年时间,这样的“神速”令堪称老大哥的美俄感到吃惊。
美国“探索新闻”网站9月26日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此时,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大踏步前进。“天宫一号”是中国向独立建设空间站迈出的“大胆的一步”,它必定会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感到焦虑。
还有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的太空进步预示着未来的太空战略格局将被打破。航天项目正帮助中国获得先进的卫星、遥感和推进能力。“天宫一号”的发射表明中国在30年经济繁荣积累的财富的基础上,在一度只有冷战对手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这将使中国“重新获得其应有的全球大国地位”。
俄罗斯媒体也对“天宫一号”给予了持续的关注。除了详细报道“天宫一号”的各项参数指标外,俄媒体还特别强调了此次发射对于中国航天发展的重大意义。俄罗斯全球科技网评论称,“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科技潜力不断增长的象征。“俄罗斯之声”指出,“2012年中国将发射‘神九’、‘神十’,此后还会相继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而中国建设大型轨道空间站的计划也将在2020年前完成。这是一个无比宏伟的蓝图。”
西方夸大中国航天实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舆论对“天宫一号”赞美有佳之余,必须看到中国的航天技术与美俄两强尚有差距。
首先,航天器的发射重量代表了各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实力。苏联在1971年发射的实验性空间站“礼炮一号”总重约18.5吨,美国于1973年发射的首个环绕地球的实验性航天站“天空实验室”总重约77.5吨,而中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仅重8吨。
苏联发射“礼炮一号”所使用的是“质子-K号”运载火箭,它具有将近2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美国发射“天空实验室”使用的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18吨。运送“天宫一号”上天的“长征-2F”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8吨左右。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其次,脱离了地球的火箭和航天器依旧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控制着,这只大手就是航天测控系统。而先进的测控系统可以称作是航天器间进行交会与对接时的“眼睛”。
中国航天测控网从1967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包括北京、西安、酒泉测控中心,多个地面测量站,海上测量船队及卡拉奇等海外观测站在内的功能完善的测控系统。但是与美俄的航天测控系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从硬件上说,中国目前口径最大的测控天线在北京,直径为50米,而俄罗斯的“木星”测控系统的天线,直径为70米,美国深空测控网的三个深空测控站也都拥有直径70米的测控天线。硬件水平直接影响的就是测控效果,中国目前的最远测控距离是对2010年10月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的测控,距离是172万公里。美国目前的测控纪录是由1977年8月发射的“旅行者1号”无人宇宙飞船创造的,目前它已经远离地球210亿公里。
有专家指出,美俄两国的实验性空间站是在冷战思维下美苏两国太空竞赛的“成果”。而中国的空间探索不具有挑战任何国家的目的,而是基于中国国力提升的需要,基于对宇宙和平开发、科学利用的目的来进行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来完成既定的航天计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找客服手机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